9月24日,教育学院2025级应用心理学(师范方向)新生专业解读会在学院会议室召开。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春海主持会议,教育学院副院长马亚玲、党委副书记侯光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魏凤英、心理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2025级应用心理学(师范方向)新生参加会议。线上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骆方及心理学部教师参会。

会上,骆方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和教育学院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的重要合作、2025级应用心理(师范方向)联合培养前期开展的相关工作。她介绍,新生除基础课与公共课外,大部分心理学专业课下学期将由北师大教师主讲,授课形式涵盖线上线下及混合式,依托雨课堂等工具保障教学质量;高年级学生将与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并鼓励新生及时反馈问题,以便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马亚玲强调教育学院的教学配置与学生个人成长方向。她指出,2025级应用心理学(师范方向)新生将配备“985 院校背景主讲教师(北师大)加青海师范大学师范培养基础”的教学支持。结合青海西部高原目前基础教育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教师匮乏的现状,要求新生明确使命,走入基层,成为中小学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她鼓励学生通过“与书对话、与他人对话、与实践对话、与自我对话”锤炼坚实内心,高质量完成课程任务,提升师范专业素养,实现“毕业即上岗”。
魏凤英系统解读了培养方案,明确了培养目标是打造“扎根青海、服务基层”的四维复合型卓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涵盖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四大要求,毕业需达成“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目标。
2025 级应用心理学(师范方向)新生代表李方同学作为代表发言,她诠释了“新生”内涵,“新”是12 年苦读积淀的力量,“生”是扎根校园的梦想种子,今后将以老师指导、同学帮助为支撑,秉持 “不怕困难、珍惜时间、开放包容” 的态度,积极适应校园生活,立志成长为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出力、为母校争光。
张春海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北师大心理学部对高原地区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教育学院心理学学科建设的专业帮扶。要求师生要进一步明确联合培养的核心目标,立足青海基础教育实际需求,依托北师大顶尖心理学科资源与学院师范生培养基础,破解青海六州农牧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难题,最终培养出“扎根高原、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应用型师范专业人才。希望同学们牢记“基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使命,珍惜机遇,以优异成绩回应学校与地方的期待。
本次专业解读会不仅是一场温馨的迎新相聚,更是一次清晰的培养交底和坚定的职业立誓。相信在教育学院和北师大心理学部精诚合作培养下,教育学院学生定能在四年大学时光里夯实专业基础、锤炼实践能力、厚植教育家精神情怀,为青海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文字、图片:魏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