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脉络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极响应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活动号召,于5月22日下午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3个班本科生共167人线上观看“四史”思政大课第四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同学们在深思细学笃行中将“四史”教育入脑入心,此次活动师生反响热烈,学习教育效果良好。

各班积极响应活动号召,在课前主动作为、全面部署,组织同学们提前下载客户端,保证按时进入课堂,课后集中师生学习热议,畅谈学习感受,在深思细学笃行中将“四史”教育入脑入心。
此次活动共开设四堂课,授课内容分别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第四课“同上党史思政大课”由北京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为同学们讲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基本准则和依据,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立场和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三个老师分六个时间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兼具理论性和生动性的讲述。从《乌托邦》这本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出发,付老师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就为什么——靠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老师们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现实依据进行了分析,同时老师们也就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课程通过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讲述,是他家了解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依据。让同学们充分地认识到了时代特征要求战略调整。

通过本次的四史思政大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地认识到了时代特征要求战略调整,时代和国情一样,每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必须认清和把握的,是制定战略和策略的基础。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规定性从而区别于其他时代。认识时代特征,也要注意把和平与发展同战争与冲突联系起来,还耍从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时代特征。在历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变为现实时期,在这段社会主义走走停停的探索时期,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

观看结束后,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中纷纷畅谈了学习心得。班主任表示,此次课程不仅是一简单的学习教育,也是难得的教学示范课,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思政专业的师范生,要善于通过鲜活的故事,为同学们讲清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为什么能行等重大问题,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同学们说,通过学习,我们需要回归经典文本,结合历史发展进程,更好的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便于我们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时代与国情一样,都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
通过此次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由此,同学们更加清楚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四个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的拼搏与贡献有了更加深刻与清晰的了解。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