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年”工作部署,围绕新校区建设运行的新要求、新期望,物电学院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在硬件设施极大改善的基础上如何精准定位学院综合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成为学院领导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也是全院教师身体力行的“必修课”,更是学院结合管理水平提升年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基本功”。在积极落实学校总要求、总布局的工作框架下,物电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提升工程。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学院通过改革人才评价标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夯实全员听课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师能力基本标准、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学院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和管理水平,走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抓住人才引进、培育、学习深造、培训交流、专业延伸、课程评估等重大环节,结合不同阶段学院学科建设的重点问题,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紧跟学校的要求,紧跟工作的实际,为学院教学工作改革进一步攻坚克难,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提供科学决策和实施依据。
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科研创新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过程。学院为鼓励广大师生尤其是重点部位、重点学科、重点人员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专业创新中的科研能力,在全院教师中实施了:一年承担1项以上研究项目,一年发表1篇以上论文,一年参加一次学术交流,一年辅导1-2个学生竞赛小组,一年指导5名左右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以上措施的有力落实,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验教学更具吸引力。结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师生实践实训提升工程
围绕学院的三大特色学科和专业性质,依托各教研室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和校外实践基地优质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平台,抓住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时机,结合各类学科竞赛,指定或筛选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学生实践实训兴趣小组和竞赛团队,着力推动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前期组织各类培训班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研发、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实验项目开发、参与校企合作等举措,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我省“交行杯”、“物理建模”、“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等各级各类竞赛,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促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带教学实训的教学目标。学院仅本学期4月份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项就上报18件作品,学院领导和教师共参与15人,带动学生团队共计近60人。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推动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四、学生考研服务提升工程
为提高本科生教学水平和高质量就业,学院在解决本科生考研的“瓶顶”问题上提出了“学院搭平台,团队攻难关,教师出智慧”的指导思路,以考研促学风,以深造稳就业,实施“大类辅导,小类指导,自己主导”的工作办法,通过“结合专业指导,结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辅导,结合创新竞赛小组引导”三个平台,做好本科生考研动员引导工作,为学生营造参与科学研究、积极考研深造的氛围。学院成立了从事专业、数学、外语和思政课授课教师组成考研辅导小组,院长亲自负责制定辅导方案。服务从大二学生开始进行动员引导,从大三学生着力进行全面辅导,对考研学生集中进行公寓调整安排,在学院设置独立的考研自习室,由各学科配备博导、硕导担任考研辅导教师对考研学生进行考前指导和专业辅导,全力为考研学生设计、搭建、完善系统的考研辅导平台,营造主动向上的求学氛围,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高质量就业。学院将出台《物电学院学风建设实施细则》、《物电学院学生考研奖励办法》等具体办法及激励措施,着力强化落实考研的参与率和成功率。
五、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
“双一流”建设不只是尖子高校的事,需要我们正视差距更需要我们做出积极的努力。如何挖掘物电学院创立以来60年沉积的特色优势,如何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参与“双一流”建设,是物电学院在全校总体框架下实现区域定位发展的“目标点”。学院将在三大实验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和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四个研究机构(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和电力电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精品课程、省级重点课程、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及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有力资源配置下,充分发挥1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和7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的地区特色优势,集全院师资力量、科研团队、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的资源,全力做好今年学科点的评估与审核工作,全力做好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工作,全力谋划“双一流”体系下物电学院学科建设的“增长点”和“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