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师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师要闻 - 正文

我校举办2025年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7-04 作者:党委宣传部 点击:[]

7月1日,由我校承办的2025年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在西宁举行。来自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青海省委党校、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青海民族大学、原子城纪念馆等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青海师范大学各学院教师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受邀出席了研讨会。

青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存宁在致辞中表示,“两弹一星”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追求,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两弹一星”精神始终是我们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重要精神力量。持续加强“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传承好“两弹一星”红色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研讨会上,13名专家先后发言,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把“两弹一星”精神研究成果转化为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转化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影响力与感染力的文化产品,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原国防科工委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袁和平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与推进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内在联系,用科学理论指引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国防安全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科学技术史系主任王扬宗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20世纪中国科技的艰难发展孕育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科学救国、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科学精神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从“两弹一星”,到新时代“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建设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世界科技强国的世纪伟业必将激励中国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勇于担当,谱写科学家精神的新篇章。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学术部部长张现民教授在主旨发言中通过对新近解密的中美档案资料的解读,生动呈现了钱学森艰难的归国历程。他指出,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作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学森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本次研讨会旨在汇集各方资源,凝聚思想共识,持续深化“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到的哲学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与新要求,深刻解读“两弹一星”精神历史意义与内涵特征,深入交流“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传承经验与学术研究成果,紧密围绕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两弹一星”精神学术研究、推进“两弹一星”思想政治教育,分享了经验成果,提出了真知灼见,为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