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规划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前景规划

学校“十三五”期间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机遇,结合青海省“十三五”“131”总体目标的落实,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快转型发展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和依法治校进程,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学校新发展。

二、发展定位

通过五年努力,使学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特色更加彰显,藏汉双语教育国内领先,优势学科特色方向全国一流,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更加突出,建成西部地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的应用型综合大学。

三、发展理念

在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立足省情,结合校情,突出以下发展理念。

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持续推进德育提升工程,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各类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学科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打造优势学科集群,构筑学科高峰,培育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教学科研团队和教研室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应用型专业、“双师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力争产出高水平成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凝练和彰显大学精神,营造良好校风。

转型发展,服务社会。积极推进学校由以文理为主的师范大学向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的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推动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上的转型。办学理念由“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型,教学理念从学科知识本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向职业技能本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转型,人才培养定位由“学术人才”向“应用技术人才”转型,培养目标从文凭导向的“学术型人才”向就业导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培养模式从产教分离、高校独立培养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转型;教师队伍从单纯的“学术资格”标准向“实践能力+学术能力”标准转型。通过转型发展,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面向地方、面向行业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特色发展,拓展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的比较优势,拓展错位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领域办出特色,在青藏高原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研究,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等领域争创一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构建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做精做优教师教育。推进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加强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做强做实藏汉双语教育。瞄准我省特色生态产业、服务产业,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做大做特旅游教育。

改革发展,激发活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联合培养方式,释放办学活力,努力形成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学校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扩大和落实院系办学自主权,明确院系办学主体责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形成权责明确、统筹协调的治理格局,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学校的发展思路是:

坚持一个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保持两个稳定:稳定总体办学规模,稳定教师教育规模。

推进三个转变:扎实推动从以文理为主的师范大学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综合大学转变;扎实推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扎实推动由相对封闭办学、关门办学向开门办学、开放办学转变。

突出四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实现五个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交流水平显著提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