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 1
  • 2
  • 3
  • 4
  • 5
  • 6
  • 7
位置: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师大要闻

第五届鲁青论坛在青海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7-17  作者:社会科学处  点击:[]

为巩固和发展山东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长期以来对口支援和友好合作的丰厚成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鲁青两省力量,由山东大学、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鲁青论坛——黄河流域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高峰论坛于7月15-17日在青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王述友、山东大学副校长易凡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毛学荣致开幕词。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小平,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梅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史培军,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马德明,副校长赵海兴,校党委副书记许存宁,校纪委书记秦燕鸣,副校长冶成福、董占明、曹广超,青海开放大学副校长刘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青海省内相关单位、山东大学青海校友会、青海师范大学教师学生代表参加论坛。

undefined

本届论坛以“黄河流域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为主题。论坛旨在为山东省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青海省利用优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供给结构,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智力支撑和智慧决策。

王述友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青海在自然环境、优质资源、清洁能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召开第五届鲁青论坛——黄河流域碳达峰与碳中和高峰论坛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结合论坛主题指出,碳达峰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生存智慧和迈向未来的发展理念,碳达峰工程中青海具有现实的有为基础和发展的可为要求,碳达峰目标为科技事业、科技工作者提出重要挑战和广阔空间。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为子孙后代保留明净靓丽的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奉献思想和力量。

毛学荣向专家学者、教师、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对黄河连接着的两个省份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好的发展前景作了恰当的概括总结。认为“举办第五届鲁青论坛—黄河流域碳达峰与碳中和高峰论坛,正是对总书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相应和贯彻,体现了鲁青两省、山东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在追求绿色发展、谋求人民安康幸福目标上的使命和学术自觉。”

易凡对隆重召开第五届“鲁青论坛”展表示了热烈祝贺。指出,2015年12月,山东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签订合作意向书,正式开启了两校合作帮扶的新篇章。鲁青论坛见证了青海师范大学与山东大学历久弥坚的友谊,已经成为教育援青的一张靓丽名片。本次论坛以“黄河流域碳达峰与碳中和路径”为核心主题,主动谋划、提前布局,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献计献策,是一个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时代命题。

开幕式后,在由易凡和曹广超分别主持的论坛上,9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提出运用系统思维和立体举措推动实现‘双碳’预期目标;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小平教授从光伏产业的背景、发展光伏产业的必要性、光伏减排的生态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光伏产业在“双碳”中的重要作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分析了目前青海省绿色产业存在的不足与弊端,提出要通过发展高原数字经济提升竞争战略力;山东大学蓝绿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宁教授分析了黄河流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并进行政策设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生态补偿的机制构建,探讨碳排放路径设计与黄河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教授黄跃飞提出了农林牧草固碳减排途径、光伏农业节水减碳等水土光协调的碳减排增汇路径;山东大学教授祁庆生介绍了废弃塑料污染形成与传统处理方式,分析合成生物技术在处理塑料污染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山东大学教授屠奇超阐述了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体系,提出减少营养盐的排放来保护海洋的固碳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德永设计了青海省生态系统服务测量指标体系,并与其它相关测量体系进行了对比。

与会专家围绕 “双碳”主题,以黄河为纽带,以生态建设为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前沿,为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构建自然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学术智慧。





TOP